
手机:13554532075(李老师)
座机:13554532075(李老师)
Q Q:2428470354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路162号东盟财经广场A座1605
邮箱:2428470354@qq.com
网址:www.gxsbfw.com

微信公众号
全日制本科的早班车,你赶上了吗?
今年,广西艺术学院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在专升本招生名单中消失了,当众多公办院校的招生计划悄然缩水,一条曾经宽阔的升学之路正在收窄。
这不是一场偶然的撤退,而是本科院校在多重压力下做出的集体转身。
空间边界
本科院校并非无限容器,每年稳定的高考新生规模(3000~10000人),划定了校园承载力的清晰红线。
专升本学生直接插入大三,这一特殊学制像一把双刃剑——若某年高考大幅扩招,两年后大三的教室与床位,注定优先留给当年的“亲生子”。专升本名额,成为空间争夺战中最先牺牲的弹性资源。
教学重构
当知识衔接遭遇断层“工商管理专科生涌入人力资源本科课堂”——类似场景正加剧教学撕裂。专业名称虽属同一大类,知识体系却存在断层。
院校不得不在同一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或为专升本学生“另起炉灶”开设补修课程。这种“一校两制”的模式,消耗着教师精力,也稀释着教学质量。
升级竞赛
高校的“向上突围”战略观察停招名单,一个规律浮现:冲刺“双一流”的地方强校、申请硕士点的学院正批量退出专升本赛道。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停招与其硕士点申报同步推进绝非巧合。当高校将资源向科研平台、高端人才引进倾斜时,被视为“补充性生源”的专升本招生,自然成为精简对象。
标签困境
被偏见裹挟的生源选择,985高校对专升本大门紧闭,无形中给招生院校烙上“次一等”标签。这种偏见形成恶性循环:院校担忧招收专升本影响声誉→优质院校退出→剩余院校生源质量承压→偏见加深。
越是追求排名跃升的院校,越急于摆脱这一“身份枷锁”。
转型中的生机:路窄了,但灯还亮着!
尽管部分公办院校退出,但专升本整体招生量仍在增长。一所院校缩招的背后,往往有其他院校承接溢出需求。总量稳定的表象下,流动的却是不同层次院校间的资源再分配。
对考生而言,这是唯一无需穿越高考独木桥就能获得全日制本科文凭的机会。当窗口收窄时,更需要做到:
-紧盯动态:提前半年关注目标院校招生简章,警惕政策突变
-精准定位:避开冲刺名牌热门院校,关注应用型本科
-专业锚定:选择与专科强关联的本科专业,降低学习断层风险
教育格局的洗牌从未停止。当一批院校从专升本赛道抽身转向更高目标,另一批院校正通过扩容填补空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教室或许不再为专升本学生敞开,但北部湾大学、梧州学院等应用型本科的大门却开得更宽。
高校的每一次转身,都在定义新的起跑线——不是所有跑道都通往同一个终点,但抓住眼前那条仍开放的路,比哀叹关闭的通道更有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