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院校 > 公办院校
招生计划
2025年招生计划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升本专业 本科类型 招生人数
桂林旅游学院 120204 财务管理 公办 92
桂林旅游学院 120801 电子商务 公办 277
桂林旅游学院 130507 工艺美术 公办 64
桂林旅游学院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公办 91
桂林旅游学院 130503 环境设计 公办 128
桂林旅游学院 120203K 会计学 公办 188
桂林旅游学院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公办 186
桂林旅游学院 020307T 经济与金融 公办 94
桂林旅游学院 120902 酒店管理 公办 183
桂林旅游学院 120901K 旅游管理 公办 232
桂林旅游学院 082708T 烹饪与营养教育 公办 58
桂林旅游学院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公办 64
桂林旅游学院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公办 59
桂林旅游学院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公办 65
桂林旅游学院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公办 94
桂林旅游学院 040207T 休闲体育 公办 27
桂林旅游学院 130201 音乐表演 公办 29
桂林旅游学院 050201 英语 公办 64
考试科目

桂林旅游学院

        桂林旅游学院坐落在山水甲天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创办于1985年,原名桂林旅游专科学校,1994年定名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1年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是我国两所独立建制的全日制公办旅游本科院校之一。现有雁山、骖鸾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25.72万平方米(1885亩)。

       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教职工1066人,其中专任教师83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7%,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5.1%。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广西工匠获得者、傅雷翻译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全国旅游教育名师、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带头人、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西模范教师、自治区级教学名师、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广西卓越学者、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广西高校旅游教育的主力军。学校现建制14个教学学院,学科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等七个学科门类。现有36个本科专业,涵盖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及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主要领域,形成了与旅游新业态等相匹配的专业体系,构建了“一轴两翼三能力四融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现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个,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00余个。学校为文旅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6万多高素质应用型文旅人才和其他应用型专门人才,连续七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学校正在发展成为广西文旅强区建设的生力军。学校是广西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广西一流学科旅游管理学科,建有广西重点实验室—广西文化和旅游智慧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工程研究中心—桂菜工业化加工与营养安全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桂菜工业化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级重点科研平台,拥有广西旅游数据中心、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广西旅游产业人才小高地、广西红色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成为南开大学对口支援的高校。作为全国首个拥有省级旅游数据中心的高校,率先制定国内第一个省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地方标准。学报《旅游论坛》是国内重要的旅游学术研究平台,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2022版)。学校主动服务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和广西文旅强区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腹地建设,努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排头兵和广西文旅强区建设的生力军。与柳州市、河池市、贺州市、荔浦市、阳朔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深度校政、校企合作。学校是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唯一获批高校)、全国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基地、首批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广西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是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为全国各省市培训旅游人才6万余人次,学员覆盖广西111个县(市、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培训,累计培训农村学员近万人次,学员满意度达99.6%。

       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广西高校国际旅游教育合作的排头兵。学校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附属成员单位,是世界旅游联盟、亚太旅游协会会员单位,是亚洲开发银行“高端旅游人才培训优秀合作伙伴”。与EHL酒店管理商学院(原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开展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合作办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和坎布里亚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西班牙罗维拉—威尔吉利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日本札幌国际大学、韩国新罗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和泰莱大学、泰国清迈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旅游大学等20多所境外高校开展硕士联合培养、师生交流、联合科研等多领域合作。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两任秘书长到学校考察、演讲。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瑞法依评价说:“与学校的合作已作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开展各相关领域合作工作的典范,值得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

       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东盟旅游教育合作的领头雁。学校是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是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发起院校及其秘书长单位。在印度尼西亚等国设立海外校区,与特里萨克蒂旅游学院实施双学历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中印尼旅游教育合作”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建有文莱汉语旅游人才培训中心,获批中国—文莱烹饪现代工匠学院、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学校先后为东盟国家举办30多期旅游管理高端人才培训班;受中国—东盟中心委托,学校连续五年派出授课专家走遍东盟十国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援外培训;累计培训3000多名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学校设立中国旅游研究院东盟旅游研究基地,专门开展东盟国家旅游业态研究。基地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研究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旅游研究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出版《东盟旅游蓝皮书》系列出版物。

       学校已经建设成为中国高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标杆。学校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院校之一,是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单位,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排名中为中国六星级应用型专业,档次为最高等级,并列全国第1位,位列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行列。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应用型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排名中为中国五星级应用型专业。

       学校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校园文化独具魅力的4A景区校园。学校将旅游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秉承“修身、立志、敬业、创新”的校训精神和“敢为人先,追求梦想”的桂旅精神,全力打造“书香、汗香、墨香、味香、花香、旅香”校园,形成了鲜明的文化育人模式。校园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有旅艺楼、旅勤楼、旅博楼、旅思楼等一批学校标志性建筑,建有广西旅游博物馆、“青松夕照”“桂林抗战文化名人”雕塑群、“党史百年,文化矩阵”实景教学园区、雁山窑等景区旅游“打卡点”。创作独具特色的桂戏广播体操,打造礼宾礼仪大赛、外文戏剧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学校获第一批自治区文明校园,6个二级学院获批自治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七玄乐府”少数民族器乐传承与创新项目获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红色导航 文化引领 文旅融合育人才”品牌项目入选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品牌。

       新时代,旅游产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学校因旅而生、因旅而兴,面向未来,必将因旅而强。在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新征程中,学校坚持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类型定位,坚持“根植行业,立足桂林,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服务面向定位,正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学校提出的“建成高水平旅游大学”的要求,以及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阶段”发展目标和“1+3+9”总体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责任桂旅”“能力桂旅”“幸福桂旅”,培养文旅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快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旅游大学。

(主要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9月30日)